阿伊達

2025年10月9-12日

2025 香港歌劇院 Hong Kong Opera AIDA 阿伊達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六 星期日
10月9日 10月10日 10月11日 10月11日 10月12日
19:30 19:30 15:00 19:30 15:00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1,280 / $1,080 / $880 / $680 / $480 / $280

* 有關折扣計畫,請參閱宣傳手冊。

 

門票即將於城市售票網發售

 

資助

 

資助

+100%-

香港歌劇院將於2025年10月9至1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呈獻享負盛名的歌劇作品,威爾第的《阿伊達》。

有關《阿伊達》– 高博德

當埃及總督要委約一位作曲家為新歌劇院創作一齣作品時,威爾第實在是不二之選。可是,《阿伊達》的佈景和服裝因普法之戰滯留巴黎,最後開幕典禮上演了《弄臣》,而《阿伊達》在 1871 年平安夜才於開羅進行全球首演,翌年二月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公演。

其後兩年,《阿伊達》風靡全球。整個歐洲掀起一股埃及熱 — 方尖碑屏豎立在歐洲各首都;博物館放置木乃伊;蘇彝士大運河也啟用了。劇中著名的《凱旋進行曲》和盛大的禮儀場面(舞台上曾出現大象,開羅首演就使用了十二隻),令《阿伊達》近一百五十年後至今仍大受歡迎,觀眾人數媲美百老匯的長壽劇作。

民間流行一種講法,要說出最常演出的三部歌劇作品就是 ABC:A 指《阿伊達》Aïda,B 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C 指《卡門》Carmen

***

被擄成奴的埃塞俄比亞公主阿伊達與埃及備受尊崇的軍官拉達梅斯相戀。拉達梅斯唱的《聖潔的阿伊達》是歌劇中最偉大的開場歌曲之一。此時,法老的女兒安奈莉絲同時也對拉達梅斯萌生愛意。

序曲的音樂令人聯想古埃及的異國情調。當最後的和弦開始消退時,埃塞俄比亞在阿伊達父親國王阿莫納斯羅的帶領下入侵埃及,拉達梅斯奉命率領埃及軍迎戰。阿伊達被迫在愛情與國家大義之間作出抉擇 ── 她責備自己嘴裡念著「凱旋而歸」,因為這代表要拉達梅斯打敗自己的爸爸。而這也是貫穿整部歌劇的主題:愛國與愛情如何並存?

拉達梅斯凱旋歸來,將領和舞者列隊進場,嘹亮的喇叭聲響起為人熟識的《凱旋進行曲》。為嘉許拉達梅斯,他獲賜與安奈莉絲成婚。安奈莉絲「勝利」了,她要折磨阿伊達。另一方面,阿伊達處於被擄的父親和拉達梅斯之間左右為難。阿莫納斯羅要求女兒利用拉達梅斯的愛,教他在戰事中落敗,阿伊達悲痛不已:《我要為國家犠牲多少?》。

《阿伊達》其實不只是講述一個埃及故事,而是人面對國家、家庭及良知間的矛盾。雖然歌劇的背景在一個遙遠的國度,威爾第仍能成功地把勝利、激情、痛苦、憤怒、殘忍、欺騙、偏執和救贖等元素,演化成劇中令人難忘的詠嘆調、二重奏及合唱作品。像其他傑作一樣,此劇帶出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

跟很多其他歌劇一樣,女性所扮演的角色往往比男性突出。拉達梅斯好像有點不諳世情,而冷酷無情的阿莫納斯羅則肆意擺佈身邊的人。安奈莉絲最後對自己的惡行感到後悔,可惜為時已晚。命運令阿伊達痛苦掙扎,且陷入窘境,最後走入墓中,才獲得解脫。

 

四幕歌劇
意大利文演唱,中英文字幕

監製: 莫華倫
指揮: Ramon Tebar
導演、服裝及佈景設計: Hugo de Ana
編舞及助理導演: Michelle Parma
燈光設計: Valerio Alfieri

香港歌劇院樂團
香港歌劇院合唱團

CAST
阿伊達
Maria Teresa Leva / Iwona Sobotka 

拉達梅斯
Ivan Gyngazov / Marco Berti

安奈莉絲
Olesya Petrova / Nino Surguladze

阿莫納斯羅
Nicholas Brownlee / Burak Bilgili

藍菲斯
Abramo Rosalen / Paul Gay

埃及國王
Paul Gay / Abramo Rosalen

探子
林俊傑 / 顏嘉樂

女祭司
連皓忻 / 徐曉晴

 

主辦機構有權更改節目及更換表演者。

香港藝術發展局全力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